【身陷囹圄什么意思身陷囹圄的出处】“身陷囹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被关入监狱或陷入困境的状态。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中也频繁出现。以下是对“身陷囹圄”的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身陷囹圄 | 指人被关进监狱,比喻陷入困境或无法自拔的状态 | 常用于形容因违法、犯罪或某种原因而被限制自由的情况 |
“身陷囹圄”中的“囹圄”指的是监狱,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该词多用于书面语,表达一种无奈、被动的处境。
二、出处考证
出处 | 内容 | 说明 |
《汉书·刑法志》 | “民有罪,不得其情,而妄加刑,是谓‘桎梏’;……囚于囹圄。” | 早期文献中“囹圄”作为监狱的代称出现,但“身陷囹圄”尚未完整成形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怒曰:‘吾闻之,天子无戏言,诸侯无戏言。今吾欲与诸君约,若能得秦王子婴者,封为万户侯。’……遂将楚军围之,令其降,不从则杀之。于是项王怒,遂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皆囚于囹圄。” | 文中提到“囚于囹圄”,虽未直接使用“身陷囹圄”,但已有类似表达 |
现代文学及口语 | “他因涉嫌贪污被警方带走,目前正身陷囹圄。” | 现代汉语中常见用法,强调被困或受困的状态 |
虽然“身陷囹圄”作为一个完整成语的明确出处难以追溯,但其核心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所体现,后经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总结
“身陷囹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被关入监狱或者陷入某种无法逃脱的困境。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对监狱的描述,经过长期的语言发展,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达被动处境的常用词汇。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现实生活中,“身陷囹圄”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无奈和束缚的感觉,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及出处,可继续关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