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的重点句子】《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主要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文章语言精炼、论点鲜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对《师说》中一些重点句子的总结与分析。
一、重点句子总结
| 句子原文 | 出处 | 含义解析 | 思想价值 |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首句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 强调学习必须有导师引导,体现尊师重道的思想。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第二段 | 老师的作用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 明确教师的职责,强调教育的全面性。 |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第二段 |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 | 指出人生来并非全知,需要通过学习和请教来解决问题。 |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 第三段 |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需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 | 强调以道为师,不拘泥于年龄和身份。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第三段 |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道理存在,老师就存在。 | 提倡平等求学,打破社会等级对教育的限制。 |
| “圣人无常师。” | 第四段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 说明真正的智者善于向不同的人学习,不断进步。 |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第四段 | 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更贤能。 | 强调师生关系应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 |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第四段 | 对道理的理解有先后之分,专业技能各有专长。 | 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应相互尊重、虚心学习。 |
二、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关于“从师”重要性的论述,更是一篇倡导平等、开放、终身学习理念的文章。韩愈通过列举大量事实和逻辑推理,批评了当时社会轻视教师的现象,提出了“以道为师”的教育观。文章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至今仍对我们如何对待学习、如何认识教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应继承《师说》中“尊师重道”与“虚心求教”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推动教育公平与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