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2025-11-18 17:55:40

问题描述:

什么是九出十三归,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孤军奋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8 17:55:40

什么是九出十三归】“九出十三归”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常见于明清时期及近代农村地区。它是一种高利贷形式,以“九出十三归”为名,实际利率远高于正常范围,具有明显的剥削性质。

该术语源于借贷过程中本金与利息的计算方式。具体来说,“九出”是指借款人从放贷人处借得100元时,实际只拿到90元(即扣除10%的“好处费”或“手续费”);而“十三归”则指到期还款时需要偿还130元。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是“九借十还”,但实际上却变成了“九借十三还”,因此被称为“九出十三归”。

一、总结

“九出十三归”是一种典型的高利贷制度,其核心在于:借款人借到的钱比实际金额少,但还款时却要多还。这种方式在历史上常被用于剥削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是旧社会金融不公的典型体现。

二、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说明
名称 九出十三归
含义 借款人借100元,实得90元;到期需还130元
实际利率 约44.4%(按年计算)
出现时期 明清至近代,尤其在农村地区频繁出现
本质 高利贷,属于剥削性借贷
常见对象 贫困农民、手工业者等经济弱势群体
影响 导致债务越积越多,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法律地位 在现代法律中属于非法高利贷行为,受法律严格限制

三、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九出十三归”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增加,民间借贷需求上升,高利贷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放贷人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农民的急用钱心理,设置苛刻条件,导致许多家庭陷入债务危机。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借一还三”的极端情况,进一步加重了社会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和金融政策调整,逐步消灭了这种高利贷制度,保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四、现代意义

尽管“九出十三归”已不再广泛存在,但它作为一段历史记忆,提醒人们警惕金融剥削,维护公平合理的借贷关系。如今,合法的借贷行为受到《民法典》和《刑法》的保护与约束,任何超出法定利率的借贷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通过了解“九出十三归”的历史与实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金融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增强对现代金融规则的理解与遵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