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和订金哪个可以退定金和订金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购房、购车、租房或购买大件商品时,常常会遇到“定金”和“订金”这两个词。很多人对它们的含义和法律效力不太清楚,导致在交易过程中产生误解甚至损失。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总结“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对比两者的不同。
一、定金与订金的基本定义
1. 定金
定金是合同的一种担保方式,通常由买方支付给卖方,作为履行合同的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支付,双方都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若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依据定金规则进行处理。
2. 订金
订金一般被视为预付款或意向金,不具备担保性质。它更多地表示买方对交易的诚意,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交易未能达成,订金通常可以退还,除非双方另有特别约定。
二、定金与订金的核心区别
| 对比项目 | 定金 | 订金 |
| 法律性质 | 具有担保性质,受法律保护 | 无担保性质,仅表示诚意 |
| 是否可退 | 若买方违约,定金不予退还;若卖方违约,需双倍返还 | 一般可退,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
| 是否具备强制力 | 具备强制力,违约需承担法律责任 | 不具备强制力,违约后按协商处理 |
| 常见用途 | 购房、购车、租房等重大交易 | 用于初步意向表达,如试看房屋、试驾车辆等 |
| 金额比例 | 通常为合同总价的20%以内 | 金额灵活,无固定比例限制 |
三、定金与订金的法律依据
- 定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且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若支付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若收受方违约,需双倍返还。
- 订金:目前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规定“订金”的法律地位,其性质更接近于“预付款”,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一般视为可以退还的款项。
四、常见问题解答
Q1:支付了定金后反悔,还能要回吗?
A:如果买方违约,定金通常不予退还;如果是卖方违约,买方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Q2:订金是否一定可以退?
A:一般来说可以退,但最好在支付前明确双方的约定,避免因理解不同而产生纠纷。
Q3:如何区分定金和订金?
A:关键在于合同中是否有明确约定。若合同中写明为“定金”,则适用定金规则;若写明为“订金”,则按预付款处理。
五、总结
在实际交易中,定金和订金虽然听起来相似,但法律效力和使用场景却大不相同。定金更具约束力,适用于重要交易;而订金更偏向于意向表达,通常可退。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明确支付的是“定金”还是“订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建议在支付任何金额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