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和订金的含义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购房、购车、签订合同等场景中,常常会遇到“定金”和“订金”这两个词。虽然它们发音相似,但法律含义和作用却大不相同。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交易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定金与订金的定义
定金:是指合同一方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在合同订立时或履行前,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具有担保性质,一旦支付,若支付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若收受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
订金:通常是指买方在签订正式合同前,向卖方支付的一部分款项,作为意向或诚意的表示。订金一般不具备法律上的担保效力,若交易未达成,订金可退还,且不存在双倍返还的情况。
二、定金与订金的主要区别
| 对比项 | 定金 | 订金 |
| 法律性质 | 具有担保性质 | 一般为预付款或诚意金 |
| 违约处理 | 支付方违约不退,收受方违约双倍返还 | 一般可退,不涉及双倍返还 |
| 合同关系 | 通常与主合同有关 | 可能是合同前的初步约定 |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586条 | 无明确法律规定 |
| 用途 | 确保合同履行 | 表示购买意愿或诚意 |
三、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标注“定金”或“订金”,避免因用词不清导致纠纷。
2. 保留支付凭证:无论是定金还是订金,都应保留支付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3. 注意金额比例:定金的金额一般不超过合同总额的20%,超出部分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4. 区分法律后果:在交易过程中,要清楚自己支付的是定金还是订金,以便在发生争议时依法维权。
四、总结
定金和订金虽只一字之差,但在法律效力和使用范围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定金更强调对合同履行的保障,而订金则更多体现为一种交易诚意。在实际操作中,应当谨慎对待,避免因误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