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珠落玉盘历史典故

2025-10-23 19:58:15

问题描述:

珠落玉盘历史典故,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3 19:58:15

珠落玉盘历史典故】“珠落玉盘”这一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如珍珠落在玉盘上一般清脆悦耳、节奏分明,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珠落玉盘”后来被引申为形容声音清脆、节奏流畅,也常用来比喻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在文学、音乐乃至日常生活中,“珠落玉盘”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历史背景

项目 内容
出处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
时期 唐朝中期
文学流派 新乐府运动
意象 珠、玉盘、琵琶声

二、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意思 引申含义
珠子掉落在玉盘上 形容声音清脆、节奏分明
玉盘是贵重器物 比喻高雅的艺术境界或优美的文辞
珠落玉盘有节奏感 表达语言或音乐的流畅与和谐

三、文化影响

方面 内容
文学 成语“珠落玉盘”常用于描写音乐或文字之美
音乐 描述琵琶等乐器演奏时的音色特点
艺术 在书法、绘画中也常用此意象来表现美感
日常用语 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条理清晰、优美动听

四、相关诗句与引用

诗句 出处 说明
“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描写琵琶声的清脆与节奏
“珠落玉盘声自远” 宋代词人晏殊 用于表达音乐悠扬、余韵绵长
“珠落玉盘清且响” 明代诗人李梦阳 强调声音的清澈与回响

五、现代应用

场景 应用举例
文艺评论 评价某部作品的语言优美、节奏流畅
音乐表演 描述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效果
教育教学 用于语文教学中讲解诗歌意境
文化宣传 作为文化符号用于品牌或活动命名

总结

“珠落玉盘”不仅是对声音美感的生动描绘,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源于古典诗词,后成为一种象征高雅艺术的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音乐及日常语言中。其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文化意义,使其在当代依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播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