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号施令是什么意思】“发号施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种场合中拥有指挥权或领导权,能够发布命令并让他人执行。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某人喜欢指手画脚、过于专断。
一、
“发号施令”字面意思是“发出命令,实施指令”,引申为对他人进行指挥和控制的行为。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的指挥行为,也可以形容某些人在没有实际权力的情况下却表现出指挥他人的姿态。
在日常使用中,“发号施令”可以是褒义词,表示有领导力;也可以是贬义词,表示专横霸道、不讲道理。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来判断。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发号施令 |
拼音 | fā hào shī lìng |
含义 | 发出命令,实施指令;比喻指挥、支配他人。 |
类型 | 成语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具有指挥权的人或行为,也可用于批评他人专断。 |
例句 | 领导总是喜欢发号施令,很少听取下属意见。 |
褒贬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近义词 | 下达命令、指挥调度、发令指挥 |
反义词 | 听从安排、服从命令、顺从指示 |
三、使用建议
在正式写作或口语表达中,使用“发号施令”时应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解。如果想表达尊重和合作,可以用“指导”、“协调”等更温和的词汇;若强调权威性,可用“指挥”、“调度”等替代。
总之,“发号施令”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但需注意语气和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