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舍生取义的意思】“舍生取义”是一个源自《孟子·告子上》的经典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选择坚守道义、正义,而不是苟且偷生。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义”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对气节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舍生取义 |
拼音 | shě shēng qǔ yì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含义 | 在生命与道义之间,选择牺牲生命以维护道义或正义。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那些为正义、国家、民族等大义而英勇献身的人。 |
近义词 | 视死如归、杀身成仁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贪生怕死 |
二、词语背景与文化内涵
“舍生取义”最早出自《孟子》一书,是孟子在讨论人性善恶、道德选择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人应追求“义”高于“生”,即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当以道义为重,不为私利所动。
这一思想深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成为许多历史人物的精神指引。如文天祥、岳飞等人,都因坚守忠义、宁死不屈而被后人敬仰。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舍生取义”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道德选择: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仍需坚持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 社会责任: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为集体、社会做出牺牲。
- 精神激励: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不轻易放弃理想。
四、总结
“舍生取义”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代表了对道义、责任和信仰的坚定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要不忘初心,坚持正道,做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生取义 |
含义 | 在生命与道义之间,选择牺牲生命以维护道义。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文化意义 | 体现儒家对“义”的重视,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生存。 |
现代价值 | 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底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
通过了解“舍生取义”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并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崇高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