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为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在设计、建设、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必须满足一系列卫生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最终用户所使用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相关规定。
以下是对“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的总结与归纳,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点进行整理。
一、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
1. 设施选址与设计要求
- 应远离污染源,避免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影响。
- 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异物进入。
- 水箱或水池应设置通风口,并配备防蚊、防鼠设施。
2. 材料与设备要求
- 所有接触饮用水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安全标准。
- 水泵、阀门、管道等设备应定期维护,确保无泄漏、无锈蚀。
3. 水质监测与检测要求
- 二次供水单位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等。
- 每季度至少一次全面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频率。
4. 消毒与净化措施
- 必须采用有效的消毒方式,如次氯酸钠、紫外线等,确保水质达标。
- 消毒剂投加量应根据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避免过量或不足。
5. 管理制度与人员培训
- 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 相关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水质检测、设备维护等技能。
6. 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
- 制定突发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 确保在发生异常时能够迅速响应并上报相关部门。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部分指标)
| 项目 | 标准限值 | 说明 |
| 色度 | ≤15度 | 无明显异色 |
| 浊度 | ≤1NTU | 透明度良好 |
| 臭和味 | 无异臭、异味 | 不得有刺激性气味 |
| 肉眼可见物 | 无 | 不得有悬浮物 |
| pH值 | 6.5~8.5 | 中性偏碱性 |
| 总大肠菌群 | 不得检出 | 无致病菌 |
| 菌落总数 | ≤100CFU/mL | 微生物控制 |
| 游离余氯 | ≥0.05mg/L | 保证消毒效果 |
| 铁 | ≤0.3mg/L | 避免铁锈影响水质 |
| 锰 | ≤0.1mg/L | 防止金属污染 |
三、总结
二次供水设施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最终用户的饮水安全。因此,从设施设计、材料选择、日常维护到水质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卫生规范。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定期检测和有效防控,才能确保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建议各供水单位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