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谁提出的】“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教育理念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提出的。他是19世纪德国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一、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他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即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包含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将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割裂的观念,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和目的性。
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而教育则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因此,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思想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答案 |
谁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 |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
提出时间 | 19世纪初(约1806年) |
教育理论背景 | 德国古典哲学与启蒙思想影响下 |
核心观点 |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 教学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教学的目的 |
影响 | 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深远影响,强调教育的整体性 |
三、延伸理解
赫尔巴特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教育者在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时,不仅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成长。这种理念在今天的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等教育模式中仍有重要体现。
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通过兴趣引导、经验积累、道德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结语:
“教学具有教育性”不仅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也为后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依然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