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释义】“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将某物或某种想法放在一边,不再关注或使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描述对某些事物的忽视或放弃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束之高阁”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虽有此数,犹未为得。古人云:‘置之高阁,不复省览’。” |
含义 | 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把事物搁置起来,不再过问或使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事的忽视、放弃或不再重视。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弃置不顾、束手无策 |
反义词 | 重视、重视对待、认真处理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学习中 | 他把这份报告束之高阁,直到最后才被重新翻阅。 |
人际关系 | 她把过去的误会束之高阁,选择向前看。 |
项目管理 | 由于资金不足,这个项目被暂时束之高阁。 |
日常生活 | 他把旧照片束之高阁,很少再拿出来看。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为褒义:虽然“束之高阁”有时可以表示暂时搁置,但其本意多带有消极意味,不宜用于正面语境。
2. 忽略语境:该成语适用于正式或书面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3. 混淆近义词:如“束之高阁”与“置之不理”略有不同,“束之高阁”更强调“放置于高处”,而“置之不理”则强调“不管不顾”。
四、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事物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对某事的忽视或放弃。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通过以上表格和内容的整理,我们不仅能够清晰掌握“束之高阁”的含义,还能在实际应用中避免常见错误,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