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校训 ldquo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rdquo 的意思是什么】厦门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以下是对这句校训的详细解读,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校训含义总结
1.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精神,不断自我提升,努力奋斗,永不停息。在厦门大学的语境中,它强调学生和教师要不断进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2.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在这里,“至善”代表了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最高理想。厦门大学以此勉励师生追求卓越,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人生境界。
二、校训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 |
含义 | 自强不息:不断自我提升,努力奋斗;止于至善:追求道德与知识的极致 |
精神内涵 | 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完善人格,服务社会 |
教育意义 | 强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并重,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
厦门大学应用 | 作为校训,激励师生不断进步,追求学术与品德的双重提升 |
三、结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不仅是厦门大学的精神内核,也是每一位厦大人所应秉持的人生信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在追求知识和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一校训历经岁月沉淀,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