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雪夜》,虽篇幅短小,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寒冷的冬夜。全诗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感官的体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与内心的孤寂。
一、
《雪夜》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于一个寒冷的雪夜。诗人通过对“衾枕冷”、“窗户明”等细节的观察,感受到雪夜的寂静与厚重。最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则通过听觉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雪夜的氛围,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在生活细节中捕捉诗意的能力。
二、诗歌解析表
诗句 | 解析 | 意象/情感 |
已讶衾枕冷 | 诗人首先感到被褥和枕头的寒冷,说明天气已非常寒冷 | 冷清、孤寂 |
复见窗户明 | 接着发现窗外明亮,可能是积雪反光所致 | 环境的变化、视觉上的对比 |
夜深知雪重 | 在深夜中,诗人意识到雪下得非常大,重量沉重 | 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
时闻折竹声 | 雪压断竹子的声音偶尔传来,增添了雪夜的寂静与寒意 | 听觉的渲染、孤独感增强 |
三、艺术特色
- 简洁含蓄:全诗仅四句,但意蕴丰富,留有余味。
- 感官交融:通过触觉(冷)、视觉(明)、听觉(折竹声)多角度描写,使画面立体。
- 情景交融:雪夜不仅是自然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四、结语
《雪夜》虽为一首小诗,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寂静,更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独白。在这样的夜晚,人与自然之间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雪无声地落下,而诗人心中也悄然泛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