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哪里

2025-10-27 08:29:28

问题描述: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哪里,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8:29:28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哪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一句极具气势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或社会于危难之中。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担当精神,也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

一、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最早见于清代文学家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原句为: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句话可能并非林则徐原创,而是对古代典籍的化用或引申。例如,《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均有类似表达“挽狂澜”“扶大厦”的语句,但并未完全一致。

因此,这句话更准确地说,是后人根据历史语境和文化内涵提炼出的经典表达,而非某一部具体著作中的原文。

二、含义解析

词语 含义 用法
挽狂澜 拉住汹涌的波涛,比喻扭转危局 常用于形容在重大危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或行为
于既倒 在已经倒下的情况下 强调事情已到最危险的边缘
扶大厦 支撑即将倒塌的大楼 比喻挽救濒临崩溃的国家、组织或制度
之将倾 即将倾覆的状态 表达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整体来看,这句成语强调的是在最危急的时刻,通过坚定意志和实际行动,扭转局势、挽救大局的精神。

三、使用场景

场景 应用举例
国家危难 如近代革命者在国家存亡之际挺身而出
组织危机 企业面临破产时,高管带领团队转危为安
社会动荡 在社会动乱中,有识之士推动改革与稳定

四、总结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虽非出自某一部明确的古代典籍,但其精神内核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它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一种深刻关注。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这句话都具有极强的激励意义和现实价值。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出处 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或为后人化用)
含义 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国家或社会于危难之中
使用场景 国家、组织、社会面临重大危机时
精神内核 坚韧、担当、救国救民的使命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或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可继续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