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是什么意思】“望穿秋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渴望、期待某人或某事的到来,甚至到了心急如焚、望眼欲穿的地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诗意。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望穿秋水 |
拼音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出处 | 元代白朴《梧桐雨》:“我这里望穿秋水,不见他来。” |
释义 | 形容极度渴望等待某人或某事,心情焦急,眼神都望得发呆。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对亲人、恋人或重要人物的深切思念或期盼。 |
情感色彩 | 感叹、焦急、思念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望穿秋水”最早出现在元代杂剧《梧桐雨》中,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在秋天的池塘边长久地等待,眼睛都望穿了。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逐渐演变为表达强烈期盼的一种方式。
在古诗词中,也常有类似表达,如“盼君如渴,望眼欲穿”,虽然不是直接使用“望穿秋水”,但情感表达相似。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等待恋人 | “他每天都在车站等她,望穿秋水,却始终没有等到。” |
期待消息 | “母亲每天盯着手机,望穿秋水地等着孩子的消息。” |
渴望成功 | “他努力奋斗多年,只为这一刻,望穿秋水地等待机会。”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望眼欲穿、翘首以待、坐立不安 |
反义词 | 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
五、总结
“望穿秋水”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描绘了人们在面对重要的人或事时,那种迫切、焦虑又充满期待的心情。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这种情感都能引起共鸣。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以及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