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中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描绘了秋风中梧桐树叶沙沙作响的画面。“萧萧”二字不仅摹写了风声,也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落叶随风飘零,仿佛在传递着秋天的寒意,而这种寒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孤寂之感。
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进一步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的情感状态。江水悠悠,秋风瑟瑟,这凄凉的景色触动了游子内心的思乡情怀。“动客情”三个字直抒胸臆,将诗人内心的波动清晰地展现出来。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人,在这样的夜晚,怎能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向叙事。这里描写了一幅温馨的生活场景: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捕捉蟋蟀。这一细节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快乐。然而,对于身处异乡的诗人来说,看到此景却更加勾起了自己的乡愁。他或许想起了自己儿时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日子,如今却只能独自一人面对这漫漫长夜。
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则把视线拉回到眼前的具体事物上来。深沉的夜晚,篱笆旁有一盏孤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盏灯不仅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温暖的色彩。但与此同时,它也反衬出了四周的黑暗与寂静,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愈发强烈。
综上所述,《夜书所见》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自身情感的真挚表达,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艺术形象。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堪称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