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的由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或“送穷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市及周边地区。这个节日源于一段关于孝道与感恩的故事,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信仰。
拗九节的时间在农历正月廿九,这一天被认为是一个“不吉”的日子,人们通过一些特殊的习俗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其中最核心的意义是表达对长辈的孝顺之情,尤其是对母亲的敬爱。
一、拗九节的由来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节日名称 | 拗九节(也称“孝顺节”、“送穷节”) |
| 节日时间 | 农历正月廿九 |
| 起源地 | 福建省福州市及周边地区 |
| 节日寓意 | 孝顺父母、驱邪避灾、祈求平安 |
| 核心故事 | 传说中目连救母,体现孝道精神 |
| 主要习俗 | 煮“拗九粥”、赠送孝顺礼、祭祖扫墓等 |
二、拗九节的起源故事
据传,拗九节的由来与佛教中的“目连救母”故事有关。目连是佛陀弟子之一,因母亲堕入饿鬼道受苦,他设法救母,最终在佛祖帮助下得以解脱。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成为后人纪念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在福州地区,人们将这一故事与当地的民俗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拗九节。相传,这一天是“九”数之极,阴气较重,因此人们会通过吃“拗九粥”、祭祀祖先等方式来化解厄运,同时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拗九节的主要习俗
1. 煮“拗九粥”
“拗九粥”是一种用糯米、红枣、桂圆、花生等食材熬制的甜粥,象征着团圆和吉祥。家人会在这一天一起食用,寓意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2. 赠送孝顺礼
年轻人会为父母准备礼物,如衣物、食品或红包,以表达孝心。这种习俗也被称为“拗九送礼”。
3. 祭祖扫墓
在这一天,许多家庭会前往祖坟扫墓,焚香祭拜,寄托哀思,祈求祖先保佑。
4. 避凶趋吉
由于“拗九”被认为是“九”数之极,古人认为这一天容易招惹不祥,因此人们会尽量避免外出,做一些祈福活动来趋吉避凶。
四、拗九节的文化意义
拗九节不仅是福州地区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中孝道精神的体现。它强调了家庭和谐、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活习俗的尊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人对拗九节的了解逐渐减少,但这一节日依然在部分地区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结语:
拗九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福建乃至更广泛的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情感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