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到底啥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作品、故事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和来源并不清楚,甚至可能误用。下面我们将从字面意义、历史出处、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析
1. 字面解释:
- 脍(kuài):指细切的肉,多为生肉,如“脍”在古代是上等的美食。
- 炙(zhì):烤肉,也是美味佳肴的一种。
- 人口:指人嘴,引申为人们喜欢、传颂。
所以,“脍炙人口”原意是指美味的食物让人吃了还想吃,后来引申为美好的事物被广泛传颂、人人喜爱。
2. 历史出处:
“脍炙人口”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韩愈的《荐士》诗:“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讲论经义,使诸生诵读之,以教后学。其文辞清丽,理趣深奥,脍炙人口。”
这里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好,被人广泛传诵。
3. 现代用法:
现在多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歌曲、影视作品等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比如“这首歌曲脍炙人口,成为一代经典”。
二、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脍炙人口”是“难吃”的意思 | 实际上是“好吃”、“受欢迎”的意思 |
误用为“难以理解” | “脍炙人口”强调的是广受喜爱,而不是晦涩难懂 |
用于形容食物本身 | 虽然本义与食物有关,但现代多用于抽象事物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评论 | 这部小说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堪称脍炙人口之作。 |
音乐推荐 | 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早已脍炙人口。 |
影视作品 | 该电视剧剧情紧凑,演员演技精湛,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
四、总结
“脍炙人口”原本是形容美食,后来引申为形容作品或言论广受喜爱、流传广泛。它强调的是“被大众接受和传颂”,而不是“难懂”或“不好吃”。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并运用,避免误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脍炙人口 |
字面意思 | 美味的食物让人回味无穷 |
引申义 | 指作品、言论等广受喜爱、流传广泛 |
出处 | 唐·韩愈《荐士》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音乐、影视等领域 |
常见错误 | 误以为是“难吃”或“难懂”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脍炙人口”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