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古诗】《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他游览庐山时。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事物多角度观察的感悟。
一、诗歌
《题西林壁》原文如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四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前两句描写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后两句则借景抒情,指出人们之所以无法看清事物的全貌,是因为自己身处其中,难以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二、诗歌解析与思想内涵
| 内容 | 解析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描写从正面看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则是高耸的山峰,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视角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强调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导致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深化“视角决定认知”的主题。 |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表达了人们对事物整体认识的局限性,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难以看到全貌。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点明原因:人若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或立场,就难以获得全面的认识。 |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
1. 结构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由景入理,自然过渡。
2. 比喻生动:以庐山之景喻人生之理,形象易懂。
3. 哲理深刻:通过自然现象引申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具有普遍意义。
四、历史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文风格豪放洒脱,充满智慧与哲思。《题西林壁》是他游历庐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五、总结
《题西林壁》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的景色,揭示了“视角决定认知”的道理。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处世的一种启示。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题西林壁 |
| 作者 | 苏轼 |
| 朝代 | 北宋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主旨 | 视角影响认知,身处其中难见全貌 |
| 艺术特点 | 结构紧凑、比喻生动、哲理深刻 |
| 历史地位 | 中华文化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