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生活或工作时的一种态度——即不追求进步、不积极进取,而是采取一种随遇而安、能应付就应付的心态。这种态度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让人暂时避免压力,但也容易导致个人发展停滞不前。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得过且过 |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 释义 | 指对事情只要勉强过得去就满足,不求上进,也不深入思考或努力改进。 |
| 出处 | 《明史·刘基传》:“今所言者,皆非得过且过之计。”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或工作态度,带有贬义。 |
二、常见使用场景
| 场景 | 描述 |
| 工作中 | 对任务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
| 学习中 | 不主动学习,只完成最低要求,缺乏主动性。 |
| 生活中 | 面对困难或挑战时选择逃避,不愿积极应对。 |
三、与相近词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得过且过”的区别 |
| 顺其自然 | 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 | 更偏向于理性接受现状,而非消极应对 |
| 知足常乐 | 满足于现有状态 | 带有积极心态,强调内心的平和 |
| 混日子 | 度日如年,无所作为 | 更加负面,带有自暴自弃的意味 |
四、如何看待“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并非完全不可取,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让人暂时放松压力,避免过度焦虑。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让人失去目标感和动力,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因此,建议在适当的时候调整心态,设定合理的目标,逐步提升自己,避免陷入“得过且过”的消极循环。
五、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或工作态度,虽能短期缓解压力,但不利于长远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挑战,才能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