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初始于哪一年】国家公祭日是中国为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的重要纪念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了解其设立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一、
国家公祭日最初设立于2014年。这一纪念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以缅怀在抗日战争期间死难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
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它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定立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纪念日名称 | 国家公祭日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设立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设立会议 | 第七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 |
纪念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纪念内容 | 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及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 |
设立目的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警示未来 |
三、结语
国家公祭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纪念活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2014年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在历史教育与国际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一步。通过这一纪念日,我们不仅能够回顾过去,更能够激励当下,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