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如下: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时所见的秋夜景色,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虽然诗句简洁,却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月落”指的是月亮西沉,夜晚即将结束;“乌啼”是乌鸦的叫声,通常在深夜或黎明时分响起,给人一种凄凉、孤寂的感觉;“霜满天”则形容秋夜寒冷,空气中弥漫着霜气,仿佛整个天空都被霜覆盖。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则是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和远处的渔火,独自一人难以入眠的情景。“江枫”指的是江边的枫树,在秋风中摇曳,色彩斑斓;“渔火”则是渔船上点起的灯火,微弱而温暖,但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孤独。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了忧愁,无法安眠,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疲惫。
整首诗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孤寂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无论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还是对人生漂泊的感慨,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共鸣。
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在秋夜独处时抒发情感的经典之作。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要停下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