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经典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句话无疑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它出自《荀子·劝学》,意在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然而,在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中,“折”的读音却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
从字形上来看,“折”字由“扌”和“斤”组成,其本义为打断、折断。在古代汉语中,“折”的读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zhé,另一个是shé。当用于表示折断、弯曲或挫折时,通常读作zhé;而当用于表示损失、亏损或断绝时,则多读作shé。
回到原文语境,“朽木不折”中的“折”显然指的是折断之意,因此应读作zhé。这不仅符合文字的本义,也与上下文的整体逻辑相契合。通过这一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荀子所传递的思想内涵,即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折”作为多音字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要注重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望文生义或机械记忆。
总之,通过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折”的读音分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原意,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这也正是经典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