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商业网

互联网分析:但在各种类型的高校中 为何要对交大青睐有加

更新时间:2021-07-16 18:41:28

导读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广、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全球每天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广、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全球每天有四亿人使用互联网,上网人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6.互联网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接下来这篇文章给大家说说互联网科技的一角。

上周日,“北京交通大学”的门牌,悄然出现在了河北唐山。

当天,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在华北理工大学原新华道校区挂牌成立。由此,唐山再次喜提“半所”教育部直属的“交通大学”。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已不是唐山,为圆“交大梦”所作的第一次努力。

两年前,经过相互考察和座谈,西南交通大学将自己的两所异地研究生院之一落地唐山。此后不久,唐山又试图将唐山学院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再升级为大学,以求拥有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交通大学,但最终未能成功。

通常,高校是与“人才、科研、创新”等关键词一同出现。但提到唐山,可能没几个人会第一时间将其与上述关键词联系起来。

唐山执着于高校不难理解,但在各种类型的高校中,为何要对“交大”青睐有加?

“挖煤炼钢”的窘境

唐山的知名度不小: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15年前浩浩荡荡的首钢搬迁,还有赵丽蓉春晚小品中的唐山元素。但更多人对唐山的印象,恐怕也就止于此。

实际上,唐山的经济体量,与其“存在感”并不对等。在河北省内,唐山的GDP几十年如一日,稳坐河北第一把交椅。

正因如此,在“京津冀”之前,“京津唐”是更被人接受的提法。唐山的市委书记,也一直是省委常委的“高配”。这一点,与省会石家庄是同等待遇。此外,唐山还是1982年国务院创设的第一批“较大的市”,并因此拥有了地方立法权。

这些过往的“青眼有加”,无不透露出的唐山的“举足轻重”。但随后,同为“较大的市”的苏州、青岛,纷纷成为“新一线城市”,唐山却似乎被桎梏了手脚。

近年,唐山经济持续不振,甚至在2015年还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当前其与省会石家庄的差距正在缩小,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在2018年的统计数据出台前夕,甚至出现了不少关于“石家庄会超过唐山”的猜测。

这与唐山自身的产业结构脱不了干系。根据《石家庄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石家庄的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领域,更是以23.9%、18.8%的增长,领先于其他产业领域。

相对于“较轻”的石家庄,唐山则明显“笨重”:重化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截止2016年底,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五大产业占比高达七成。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去落后产能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因资源(煤炭)而生,因工业(钢铁)而兴的唐山,不得不面对“壮士断腕”的选择。

2018年,唐山主动化解环境容量过剩产能,全年压减炼钢产能500.25万吨、炼铁产能298万吨、焦炭产能185万吨、煤炭产能201万吨。

一度占到唐山GDP 70%的钢铁等产业减产,自然也就会影响其经济表现。一位唐山“土著”直言:过去挖煤炼钢,GDP高很正常,现在“巨人转身”需要更长的时间。

轨道交通的“情结”

如此窘境,找到优势产业并借此转型,成为唐山的紧箍咒。而聚焦轨道交通产业,其实是唐山自然而然的选择。

唐山的铁路产业,几乎是伴随这座城市一同发展起来的。

1877年,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开平矿务局成立,平原上的唐山开始了崛起之路。有了煤矿,自然少不了铁路。矿务局成立几年后,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连通了唐山与胥各庄。这条铁路后来又一路发展成京奉铁路,成为北京连接东北的交通大动脉。

同期成立的还有唐胥铁路修理厂,其后更名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它为中国的轨道交通产业制造了一系列的“第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辆豪华客车、第一辆轨道检查车……

这些渊源,奠定了唐山轨道交通产业的深厚基础,也成为了唐山转型的优先选择。

以中车唐山公司为例,到2018年底,唐山本地为其配套的企业达67家,配套率达9.48%,同比增长3.63个百分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6亿元,同比增长21.9%。

今年,唐山的目标是:再新建动车配套企业10家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的驱动力不可或缺。为此,唐山一直在为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和科研机构的入驻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引进“交通大学”,也成为“大势所趋”。

唐山曾拥有过好大学。1905年,原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迁往唐山,改名唐山铁路学堂,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唐山交通大学。十几年后,交通部下属的唐山、北平、上海三地的大学合为一家,统称交通大学。

尽管后来星散各地,但几所著名的交通大学至今仍号称同根同源,历史渊源就在于此。

西南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南交大之所以会在两年前,将研究生分院落子唐山,既源自唐山相关的产业和地缘优势,也和“唐山交通大学”的情结密不可分。

“巨人转身”的可能

中国国际城市化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曾指出,“有了高校,就有了长期不受当下市场左右的研究领域,就有可能补上这基础性的创新短板。”

今天唐山的定位,是“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港口城市”。但对于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成为关键。在今年唐山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过去繁荣的工业为唐山带来了天南海北的移民。

据公开资料显示,1882 年,成立不久的开平煤矿雇佣的五百多名工人中,近五分之一就是自广东、福建等地而来。一直到大地震前的1975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还相当低的年代,唐山市区就已聚集起百万城市人口。

但在当前城市人才争夺愈加激烈的形势下,唐山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一位唐山籍“北漂”告诉城叔,“和我身边70%的唐山朋友一样,我并非毫不犹豫北漂,只是毫不犹豫不回唐山——其实去哪里漂,我无所谓”。

收缩型城市是近期的热门话题,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如何避免这样的危机?高校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根据城叔此前统计,高校在吸引人才“留下来”的过程中中,角色的重要程度“肉眼可见”。

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拥有众多高校资源的直辖市、省会城市,是“抢人大战”中的佼佼者。

在过去的工业制造时代,唐山的产业需要人才,因此产生高校。而现如今,当“巨人转身”,试图跳出旧产业的框架,向高新产业转型,以高校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仍是可行之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